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是社会各方对质量认证活动及其认证结果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的信任程度,是质量认证的本质要求和价值体现,是质量认证的立足点和生命线,是衡量质量认证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为全面提高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持续优化质量认证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促进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下面浙江华晨工程师为企业详细解读相关信息。
一、总体要求
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围绕质量认证行业全链条、全要素,以压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提升认证质量水平为着力点,构建质量认证行业多元共建共治长效机制,全面提高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质量认证有效性全面提高,认证行业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认证监管精准有力,认证活动依法合规,认证人员专业敬业,认证结果真实有效并得到广泛采信,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评价体系逐步完善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大幅提升。
1.是严重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治理,查处并曝光一批严重违法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建立健全打击治理虚假认证的长效机制;
2.是培育一批专业性强、影响力大、采信广泛的认证制度,认证结果广泛采信,形成“知认证、懂认证、信认证、用认证”的良好社会氛围;
3.是打造10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认证机构,10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认证机构,规模以上认证机构总数达到300家以上。同时,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的认证从业人员。
三、重点认证
1.完善认证认可法律法规
加快修订《认证认可条例》,重点完善从业机构资质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和认证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
2.提升认证监管治理能力
开展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认证领域专项检查。强化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深化跨区域一体化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开展认证监管队伍能力建设。
3.压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
压实认证机构对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对产品质量的连带责任。引导认证机构发挥信用赋能、质量赋能作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满足市场“盲选”“智选”需求。
4.提高认证人员专业素质
建立“育选管用”人员管理机制,完善认证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5.发挥认可技术支撑作用
加强认可培训和宣传,通过获得认可引导认证机构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6.加强认证行业自律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机构自律、人员自律工作,不断改进自律方式、丰富自律手段。
7.助力获证组织价值提升
推动获证组织严格自我规范,充分利用质量认证赋能自身发展
8.推动认证结果广泛采信
积极推出新型认证制度。推动在政府采购、行政监管、社会治理、市场采购、行业管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
9.健全认证社会监督机制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共建共治质量认证公信力的良好氛围。